淘寶打響新一輪電商大戰,品牌電商如何應對?

淘寶打響新一輪電商大戰,品牌電商如何應對?
動動手分享出去

淘寶來襲,動作頻頻

阿里巴巴早在2008年來台,並帶來一系列業務包含阿里巴巴B2B、淘寶大學、創投基金等,但對於天貓淘寶的著墨相對少,在蝦皮與PChome大戰期間也無特別行動。自延攬前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擔任台灣天貓總經理,開始積極布局淘寶天貓在台事業,包含擴充團隊、強攻直播電商生態系布局淘寶大學電商培訓事業、針對蝦皮的廣告、與LINE購物合作、與特力屋發展新零售實體店,淘寶可說是動作頻頻,無異於宣告新的一輪電商大戰開打。

在蝦皮與PChome電商大戰中,許多中小型電商平台都受到夾殺,獲利受損甚至關站。許多媒體紛紛以「電商寒冬」來形容台灣的電商環境。兩大平台大戰中,對品牌電商業者可說是一個機會,藉由大平台的免運補貼和行銷活動,帶動消費者消費購物,提高更多營收。回顧過去一年,蝦皮可說是由C端的蝦皮拍賣起家,逐步切入商城、購物的B端領域,加上蝦皮許多商品是來自淘寶,預估在淘寶來台的影響對蝦皮會更大些,台灣應會成為阿里巴巴VS騰訊的新戰場,若兩邊都投入行銷資源,對台灣品牌電商業者來說應是一大福音。

品牌電商的對策

台灣電商業者,許多都是趁著Facebook的流量紅利而起,那時候廣告便宜,撐起了許多電商業績。然而,隨著更多業者的進入導致競爭激烈之外,網路的流量紅利也達到極限,近年臉書調降演算法與調高廣告費用,更讓許多業者叫苦連天,也都在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和機會。這些大平台的行銷資源和補貼,對品牌電商業者而言是一個新的紅利與機會,藉由搭上當前的機會,可以帶來一定的業績收益,然而商業競爭終究會回歸常態,不可能永遠有補貼,因此品牌電商可以趁著大平台補貼時稍作喘息,然後盡快加強競爭力,而筆者認為除了產品力增強、用戶經營之外,應有4點可參考的方向。

一、多通路的行銷佈局

如果大量業績仰賴單一的通路(如Facebook、蝦皮、電視購物),這樣業績就很容易被單一平台影響,可以多做布局包含LINE@、SEO、Youtube等等,進一步可以依照自己的客群特性,布局不同的通路。例如台灣00年後出生的人以抖音為主、90後的很常使用Instagram。(以上為周邊觀察,不代表實際真實情況)

二、搭上大平台的活動
大平台為了自身發展,會投入預算做行銷活動或免運補貼,此外包含天貓雙11或剛結束的蝦皮99購物節,搭上大平台的流量紅利。此外包含Facebook、LINE等熱推的功能,也可以賺取不少流量紅利。例如若Facebook若推直播功能,就會給予直播更高的曝光機會。

三、回歸專業,與第三方公司合作

在兩大平台大戰中,創業家兄弟不旦營收成長,而且旗下的松果購物也準備IPO,這個結果筆者認為除了是因為創業家兄弟加強自身技術之外,這一年來也引進許多策略合作夥伴,包含與夠麻吉、全家、ihergo合作。

綜觀台灣業者,常有什麼都希望「自己來」的習性,這樣固然能省了錢,但無形中會耗損更多心力,電商業者們也許可以考慮回歸自身專業,將非自己核心的業務外包給專業的公司,甚至引進外部的服務來增加競爭力。

本文試以3個業者服務為例,說明對品牌電商業者的協助。例如,若電商營業額大到一定程度,後勤管理就會耗費極大的成本,若引進ECFit的服務,就能適時地降低倉儲、後勤的成本。

再如,當客服成本提高,讓自動回覆來降低客服成本,也能降低人力的耗損,由雲發科技研發的「8」Chatbot,可以串接FB、LINE等多平台,藉由引入聊天機器人來更降低客服成本與提高行銷效益,也是品牌電商業者可以考慮的作法。

此外,由鴻海投資的富盈數據推出的字媒體計畫,除了提高部落客流量收益之外,電商網站也可以加入,讓那些沒有消費的流量也能帶來廣告收益。

當然,市面上還有許多很優質的第三方服務,本文僅略作舉例,品牌電商業者可藉由與這些公司合作,降低非核心業務的成本支出,讓自身能投入更多心力在核心業務上面。

四、人才是事業的根本

隨著淘寶來襲,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大學未來也會來台開設課程。品牌電商業者可以嘗試投入更多資源在「培訓」上面,藉由淘寶大學學習淘寶的實戰營銷,利用淘寶提高台灣商品的銷售。

另外,如數位時代、TeSA、青創總會等單位也都有開設電商相關的課程,不論是行銷思維、會員管理,藉由加大對人才培訓,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整間公司的競爭力,關於人才培訓,另一篇文章〈網路時代的新人才思維〉有較深入的論述。

之前參加商業發展研究院的一次活動中,有個對跨境電商有興趣的業者說,他在台灣電商已經做到幾億營收,但也覺得到達了天花板,因此希望從跨境尋求下一波的動能。從長遠來看,以台灣來看電商在零售所佔的份額約20%來看,已經高過中美兩國,要再往上突破增速有限,尋求跨境或切入新零售,應該是電商業者需面臨的課題。

 

參考資料:

動動手分享出去

歡迎分享給朋友或者留言跟我說說你的看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