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羅輯思維是從2017年時間的朋友開始,說起來也是谷阿莫的功勞,從那時候就開始斷斷續續地聽,不過常遇到一個困擾「聽音頻常常就會忘記」,索性就開始用Evenote記筆記,再後來覺得乾脆變成一篇文章,監督自己每天至少都要花一點點時間做學習跟反饋,希望用字可以再更精煉一點…,但應該不會記錄太久啦(沒志氣)
碎片化學習好嗎?很多人再討論這個,然後覺得羅胖在賣焦慮,這個有空再寫一篇文章來討論好了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6 商業巨變時代的建議
「如果有人給你火箭上一個位置,別計較位置的好壞,先上去再說。」這句話是Google CEO對桑格柏格說的一句話,作為美東菁英,有豐富政商經歷,但他去矽谷Google任職(當時谷歌不大 給的位置也不好),才讓桑格柏格認同。為什麼要去趨勢產業呢?兩個好處! 第1個是與高手共事,在種領域的「空氣」,可以幫助你成長。比如在google內任職,對科技的掌握度就比其他產業來得高。第2個,趨勢公司的成長速度超乎別人想像,組織成長會逼迫內部員工的成長。
心得:
怎麼辨識他是不是火箭?你以為是火箭,但搞不好事沈船XD。所以懷抱著這句話的年輕人,本質上也可能是賭博,比如幾年前認為是「電商盛世」,然後加入電商並且認股,結果兩年之後贏來「電商寒冬」。或者幾年前也喊出餐飲新貴,但龍頭王品股價腰斬。所以加入風口產業的前提,還是自身能力能不能辨認出他是不是風口吧?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5 偉大的事物,會被發明兩次
重要的事情,發明兩次。美國印刷術很早發明,但閱讀僅限上層,風氣並不普遍。但直到二戰為了滿足前線士兵心靈需求,閱讀風氣才興盛,而書的形式也從精裝變平裝,當時稱為軍供書,戰爭結束後軍供書的產線保存下來,閱讀風氣也延續,才形成後來的圖書市場。
得到也推出一個服務,買書送電子版,讓服務更全面、體驗更完善、價格更實惠,紙本用來閱讀,電子用來保存。
心得:
一個需求有時候要趁時勢、政策配合,才能變成一個需求。這其中有很多偶然,像是大陸的支付市場,也可能是很多因素配合的結果,不必因此苛責台灣環境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4 人為什麼會生病?
人是一個很精密的機器,不論是心臟腎臟或其他器官,都比人工的有效率很多,尤其是大腦,高效記憶能力比電腦還要快。但,人體也有很多漏洞,會生病、會感冒,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存在?羅胖提出一個疑問,為什麼能演化(或上帝創造)出這麼高效的身體,卻又留下這麼多漏洞?這其實是演化的必然,簡單說就是必掉了一個威脅,就會得到另一個缺陷,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。
心得:
這個我們可以用組織來看,一個組織越大,為了方便管理,就會變得不靈活,而靈活就是他為了好管理所帶來的缺陷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3 競爭意識損害競爭力
接續前面聊弗格森,弗格森敢於對明星球員咆嘯,他認為買球星的行為,是能快速帶來短線的效果,無法長久。但如果要一支球隊要歷久不衰,就必須從內部建造,打造自己的球星。羅胖解讀這是:「我不需要你是牛人,但是我會讓你在我的隊伍裡面變成牛人」。另外,弗格森的競爭球隊也大量砸錢購地,要跟弗格森競爭,但弗格森不為所動,因為這無關他的戰略版圖。說穿了,羅胖認為這還是認知地圖,弗格森握有更大的地圖,而且能按照認知地圖去走,就能有強大的領導力。
心得:
我覺得前後文的邏輯順序不是那麼清楚,要我來說會覺得牽強附會,硬要扯認知地圖而已。不過對組織仍有借鑑,這個故事是從內部紛擾和外部競爭兩個面向去切入的,我們不妨武斷地說,如果一個企業的願景(認知地圖)夠明確,那這樣內部外部的動作或許都不會構成問題。以西遊記為例,不論有多少妖怪阻攔(外部)或者團隊內鬨分散幾次(內部),唐僧仍一意要去取西經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2 弗格森的領導力
足球教練分享的領導心法,這就奇了!弗格森是曼聯(足球)的教練,球迷很多、影響力大。除了戰績之外,應該還有其他原因!足球充滿不確定,羅胖認為曼聯的吸引力在於曼聯提供了球迷一個確定性,曼聯讓球迷相信,他們能反擊、能屢敗屢戰,且曼聯不依賴個別球星。弗格森怎麼做到?總結來說是始終如一,不信數據。這其實對現在公司來說很難,因為很多公司都會看數據,例如AB test,看流量還評斷文章,甚至被KPI綁架。
心得:
今天這講實際上沒有提出一個合理的對策,非常厲害的人當人可以憑著自己直覺來判斷,但大多數人呢?恐怕還是得仰賴數據思維。但不可否認,現在很多東西都會被數據綁架,比如我們用成績評斷一個學生、用論文數量評斷學校、用各種各樣的標籤與數據來幫助我們量化與排序,這樣固然有弊病,但是否有更好的做法呢?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1 失敗的壟斷
工業革命後的英國,掌握世界先進技術,周圍國家都想要,於是有了三個戰場:1.挖人。派出商業間諜或者挖角,獲取技術。 2.待遇。美國為了獲得技術曾開出非常不對稱的高額報酬,英國年輕有技術的人在國內無法出頭,就去了美國。美國工業革命之父就是這個時段去的。3.運河技術,作為島國的英國,有了鐵路之後運河就不重要了,這項技術在英國不值錢,也沒什麼防堵外流,但對大陸型國家美國來說,這就很重要,也間接導致美國的崛起。羅胖從這個故事總結三個結論,1.如何防堵,還是會被挖走 2.待遇不如人,自己人也會外流 3.國內不重視的技術,國外可能如獲至寶。這邊羅胖提出一個解法,「開放」,透過開放讓自己成為市場該領域的盟主,並且與同業做大市場,例如特斯拉公開專利。羅胖提出工業時代核心是資本與技術,而互聯網時代核心是人,這除了靠待遇另一個就是靠公司發展前景,而羅胖認為公開自身公司技術,成為創新的源頭,可以成為一家很牛的公司。
心得:
這點或許可以做為台灣的借鏡,台灣戒急用忍想防堵技術流出,直到現在許多半導體人才都被高薪挖走。而另一方面因為待遇與舞台的關係,也有不斷的年輕人去北上廣求職。這篇與其在說英國,不如在說台灣。
而羅胖提出的解法,也可以從阿里獲得一些借鏡,阿里的後臺數據基本上都是開放的,而且還會舉辦營隊讓店主們互相「扒皮」,開放本身也是阿里特色之一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470 春秋五霸的神話
羅胖提出五霸其實是區域霸權,並不是春秋時代的全國霸權,但這些區域霸主為什麼沒有互相兼併呢?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內部的封建危機,君主面臨公卿的挑戰,齊國內有田氏、晉國有六卿、魯國有三桓,各國忙於內部矛盾,因此對外戰爭停止。而三家分晉之後,封建瓦解郡縣取代,內部矛盾解決了,所以各國戰爭又開始了。羅胖認為這是原本的歷史動力因封建而減弱,而封建式微後歷史動力推動又增強。
心得:
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反映了春秋末期「強臣」的局面,套句教科書說法就是禮崩樂壞。春秋末期停戰可視為新舊勢力的內鬥而無暇他顧,強臣是新勢力、封建君王是舊勢力。而戰國初期則是新勢力勝出,因此開始對外擴張。
得到 羅振宇 羅輯思維 347 時間機器
好想要一台時光機,這樣我們就可以抓到趨勢/變得更好!時光機目前不存在,但現在卻有很多類時光機的方法。羅胖提出四種,第一種叫做自證預言,意思是相信自己會成功,之後就真的會成功。第二種是地區差,例如在先進國家的商業模式可以搬套到其他地區。第三種是十倍原則,一件事情要成長10%可以多投入時間努力來達成,但如果要成長10倍就必須要創新的方法。第四種是重啟法,意思是如果未來的你看到你現在在做的事情,會不會繼續做?如果不會就停止。
心得:
我覺得10倍原則挺有道理,要強迫自己倍數成長就要提出新的做法,如果只是滿足於多投入時間所帶來的進步,沒有不好但可以更好一點。另外關於重啟法,另一個想法是或許可以看比自己年長五歲、十歲的類似的人最後悔什麼事情,從他們口中來判斷現在做的事情。